固废处置技术规范与合规要点
一、法律框架与分类管理
法规依据
固废处置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为核心,配套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(2025年版)》和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》(HJ 2025-2012)细化管理要求,明确固废分类、处置资质及全流程监管责任。
危险废物属性判定需依据鉴别标准,混合废物需按危险特性分类处置。
分类标准
工业固废:分为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湿垃圾、干垃圾四类,电子垃圾、废电池等需按细分标准处理。
危险废物:根据毒性(T)、腐蚀性(C)、易燃性(I)、反应性(R)、感染性(In)等特性分类,标注唯一8位废物代码(如HW18焚烧飞灰代码77200218)。
二、处置技术与资源化利用
一般工业固废处置
可回收物:通过智能分拣提升资源化率至60%以上,废纸、塑料等需采用低能耗打包机压缩后回用。
焚烧残渣:飞灰需经水洗、低温热分解等技术处理,二噁英含量达标后进入填埋场或建材生产。
危险废物处置
焚烧处置:含油率≤5%的危废可配伍高热值废物焚烧,控制二噁英排放≤0.1 ng TEQ/m³,灰渣用于生态建材。
稳定化/固化:重金属废渣(如铅尘)需经化学稳定化处理,浸出毒性达标后方可填埋。
资源化创新
废塑料热解制燃料油、废金属熔炼再生等工艺优先推广,企业需提交资源化利用率数据报告。
三、合规管理与操作要求
资质与流程
处置单位须持有对应类别的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》,跨省转移需通过国家固废信息系统申报电子联单。
危废贮存周期≤1年,仓库需设置防渗地面、导流沟及应急池,定期检查防泄漏措施。
设备与安全
处置设备需通过3C认证,配备紧急停机按钮、防护罩等装置,操作人员须接受安全培训并持证上岗。
运输车辆安装北斗定位系统,司机需掌握泄漏应急处理技能(如沙袋围堵、吸附棉清理)。
排放与监测
废气排放执行GB 18484-2025标准:颗粒物≤10 mg/m³、SO₂≤50 mg/m³,焚烧尾气需实时监测并联网上报。
四、分场景处置方案
固废类型 处置技术 合规要点
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水洗脱氯 + 低温热分解 二噁英含量检测达标后填埋
电子废弃物 贵金属提取 + 无害化拆解 分类执行《资源综合利用目录》
含油污泥 热解(400-500℃) + 残渣填埋 含油率≤5%方可焚烧
腐蚀性废酸 中和处理 + 固化稳定化 包装物标注腐蚀性标识并防泄漏
2025年固废处置合规重点为分类精细化、资源化率提升、全流程数字化监管,企业需同步升级设备与管理系统以应对趋严的环保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