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油废物处理技术规范
一、分类与定义
油泥类:含油量≥5%的污泥,包括石油开采、炼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泥,需通过热解或机械分离处理。
含油废水:含浮油、分散油或乳化油的工业废水(如机械加工、食品行业废水),需采用气浮法或膜分离技术。
过期油类:如废弃食用油、工业润滑油,优先通过资源化利用(如制肥皂、生物燃料)处理。
二、核心处理技术
预处理阶段
沉降分离:利用隔油池分离浮油(粒径>100μm),去除率可达80%以上。
化学破乳:投加破乳剂(如聚合氯化铝)破坏乳化油结构,降低后续处理难度。
核心处理技术
气浮法:通过微小气泡吸附分散油(粒径10-100μm),搭配刮渣机收集油渣,适用于食品加工废水。
吸附法:使用活性炭或改性沸石吸附溶解油(粒径<0.1μm),处理后油含量≤5 mg/L。
热解法:在无氧条件下加热油泥至400-600℃,产出热解气(甲烷、氢气)和焦炭,减量率>90%。
深度处理技术
膜分离:超滤/反渗透膜截留乳化油,通量稳定在20-50 L/(m²·h),适合高精度处理需求。
高级氧化:紫外光催化分解难降解油类(如芳烃),COD去除率≥95%。
三、资源化利用
再生能源
废弃食用油经酯交换反应生成生物柴油,转化率>90%。
油泥热解产生的焦炭可作燃料,热值达20-25 MJ/kg。
材料回收
含油塑料包装经清洗后加工为再生颗粒,用于非食品级制品生产(如建材)。
分离出的金属渣(如机械加工油泥)可冶炼回收铜、铁等金属。
四、智慧化管理
自动化设备
采用分区隔离漂浮机构实时收集废水表面油脂,减少杂质残留(专利技术)。
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油泥暂存库温湿度,超标自动预警26。
合规要求
焚烧尾气需符合《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》(二噁英≤0.1 ng TEQ/m³)。
填埋场需双层HDPE防渗膜(渗透系数≤1×10⁻¹² cm/s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