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酸处理技术规范
一、分阶段处理技术
预处理工艺
中和调节:对含高浓度酸性废液(如盐酸、硫酸)投加石灰或氢氧化钠调节pH至6-9,降低腐蚀性并沉淀部分金属离子(如Fe³⁺、Al³⁺)。
机械过滤:采用多级筛网(50-100目)拦截悬浮物及颗粒杂质,提升后续处理效率,COD去除率可达20-30%。
核心处理工艺
高温焙烧法:在800-1000℃条件下分解废盐酸(如钢铁酸洗废液),回收HCl气体(纯度≥95%)及氧化铁(Fe₂O₃),资源化率>90%。
离子交换树脂法:
酸阻滞技术:使用Indion860、D354等弱碱性阴离子树脂选择性吸附有机酸(如β-萘磺酸),无机酸及金属盐通过树脂床排出,分离效率达85-95%。
树脂再生:吸附饱和后,用纯水逆流洗脱回收酸液,再生率≥80%。
蒸发结晶:针对含盐废酸(如环氧树脂废液),通过MVR蒸发器浓缩结晶回收硫酸钠、氯化钠等工业盐,脱盐率≥95%。
芬顿氧化:投加Fe²⁺/H₂O₂分解难降解有机物(如酚类、醚类),COD削减率>70%,出水浓度<100 mg/L。
深度处理与排放控制
膜分离技术:采用反渗透膜(截留率≥99%)处理低浓度酸性废水,出水pH稳定达标(6-8),重金属残留<0.1 mg/L。
尾气净化:高温焙烧尾气经碱液喷淋塔+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,HCl排放浓度≤30 mg/m³,颗粒物≤20 mg/m³。
二、资源化利用路径
酸液回收
盐酸废液通过焙烧法回收浓盐酸(浓度≥18%),直接回用于酸洗工艺。
有机酸经树脂吸附-洗脱提纯后,回用至染料、医药生产环节,纯度≥90%。
金属回收
酸洗废液中的铁元素焙烧生成氧化铁粉(Fe₂O₃纯度≥98%),用于磁性材料或颜料生产。
含铜、镍废酸通过化学沉淀法回收金属氢氧化物,冶炼后金属回收率≥85%。
副产物利用
蒸发结晶副产硫酸钠、氯化钠达到工业一级标准,可作为化工原料销售。
中和渣经固化后用于路基材料或水泥生产,浸出毒性满足《危险废物填埋标准》。
三、合规管理要求
许可证制度:处置单位需持有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》(HW34类),并明确废酸处理业务范围。
排放标准:
废水排放需满足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COD≤100 mg/L,pH 6-9)。
尾气排放执行《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》(HCl≤50 mg/m³,颗粒物≤30 mg/m³)。
运行监测:
实时监测焙烧炉温度(≥800℃)、树脂吸附效率(≥85%)及蒸发器脱盐率(≥95%)。
定期检测地下水防渗层渗透系数(≤1×10⁻¹² cm/s)。
四、分场景技术组合
废酸类型 推荐技术组合
高浓度盐酸废液 高温焙烧 + HCl回收 + 氧化铁资源化
含有机酸废液 酸阻滞树脂吸附 + 再生酸回用
混合重金属废酸 中和沉淀 + 蒸发结晶 + 膜分离
低浓度酸性废水 芬顿氧化 + 反渗透深度处理
通过上述技术集成与资源化策略,废酸处理可实现减量率>90%、资源化利用率≥85%,有效降低环境风险并创造经济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