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废处置打包技术规范
一、分类与包装容器选择
分类标准
需根据危废的物理形态(固态、半固态、液态)及危险特性(腐蚀性、易燃性、毒性等)分类包装,禁止不同性质或类别的危废混装。
示例:
半固态危废(如油泥)应装入防渗容器;
液态危废(如废酸)需使用带密封盖的罐体;
热塑性危废(如含熔融性树脂)须采用耐高温容器。
容器要求
易产粉尘或挥发性气体的危废(如含铅粉尘)必须使用闭口容器,避免泄漏污染;腐蚀性危废需选用耐酸碱材质的包装物。
医疗废物中感染性废物需专用***包装袋,损伤性废物(如针头)须装入硬质利器盒。
二、打包操作流程
预处理与减容
危废需经压缩、破碎等预处理以降低体积,粘稠废物(如油泥)可通过离心脱水使含水率≤40%。
采用卡板与拉伸膜将危废打包成统一规格的板状物,堆叠高度需符合处置基地限高要求(如2米或4米)。
密封与防泄漏
包装前检查容器完整性,确保无破损;混合危废时禁止跨类别装填,密封后需通过气密性测试。
液态危废容器需预留10%以上空间,防止运输过程中因温度变化导致膨胀泄漏。
标签与台账管理
所有包装物需粘贴标准化危废标签,标注废物名称、代码、危险特性及产生单位信息。
建立危废产生、打包、转移全流程电子台账,保存期限≥5年。
三、分场景打包方案
危废类型 推荐包装方式 合规要点
高粘度油泥 防渗桶装 + 卡板固定 含水率≤40%且密封前静置排气
腐蚀性废酸 耐酸碱罐体 + 防震填充物 罐体标注腐蚀性标识并预留安全空间
易燃性有机溶剂 闭口防爆容器 + 防静电膜包裹 运输前清除静电,远离热源
含重金属粉尘 闭口防尘袋 + 二次密封硬质容器 包装后浸出毒性检测达标
四、合规管理要求
资质与联单
处置单位需持有对应类别的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》,跨省转移须通过国家固废信息系统申报电子联单。
运输前需完成五联单备案,每车危废单独开具联单并留存副本。
贮存与运输
打包后危废应存放于防渗漏仓库,地面设置导流沟及应急池,贮存周期≤1年。
运输车辆需安装北斗定位系统,司机持证上岗并随车携带应急预案。